善德资讯
点击数:30272016-04-02 00:00:00 来源: 投资界:医疗器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要么狠抓技术,要么与同类或上下游公司联合
(清科集团和投资界主办“2016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峰会邀请陈玉喜先生担当演讲嘉宾的发言原文)
2016年4月27日,由清科集团和投资界主办“2016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峰会”在上海外滩茂悦酒店举行。中国每年近80亿人次的门诊量,催生出一个3万亿的医疗服务市场;随着医疗改革逐步涉入深水区,医疗健康市场释放更多红利;移动医疗、医疗服务、生物技术、精准医疗等细分领域衍生出无数投资机遇,这一市场在2020年将增长到6万亿。
在对话环节,济峰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余征坤,海达投资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陈巧,善德资本管理及创始合伙人陈玉喜,联合医学总经理郭永超、爱耳时代创始人梁琦,新眼光董事长汤德林,仙瞳资本副总裁、合伙人张华利围绕“医疗器械,如何全方位整合”进行了讨论。
大家好,我是善德资本创始合伙人陈玉喜,我个人在中国远大,九鼎投资,华泰证券直投都做过多年的医疗医药投资,有超过十年以上的这个领域的投资及并购经验,算是最早一批比较专注医疗医药领域的股权投资人了。我们善德资本团队主要都是从事这个行业较长时间的人,我们团队尽调过几百家医疗医药企业,主导投资了三十多个医疗医药项目,其中有一半左右的项目通过IPO和并购退出,总体平均回报8倍左右,投资周期五年左右。经过多年沉淀,升华,形成了我们现在投资团队极精准的投资眼光。我们第一期基金大概十亿规模,已投了几个精品项目,主要目标都是医疗医药。医疗器械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应关注核心技术
说起医疗器械企业的自身的竞争力,两票制之后大家会越来越关注到企业发展的本质,就是自身的产品和技术。但是实话实说,我们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真正有核心竞争力、有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的并不是很多,这一块也是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需要下大功夫去提升的地方。
想要有核心的产品主要是靠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源自于核心关键性的人才。这一块说起来战线拉得就比较长了,因为这个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举个例子,我们之前投了一家企业-基蛋生物,是做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的细分领域POCT的产品。他们在做这个产品之前,国外几乎是完全垄断POCT核心检测品种的,国内长时间就没有这个技术。但是创始人他看准了这个目标,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开发,成为国内最早突破POCT领域核心技术的公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也是长期坚持研发到一个点上有了一个集中爆发,之前企业都是亏损,但研发完成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后,就是两千万利润,四千万利润,八千万利润,一个多亿的利润这样飞速的增长。像这样长期坚持研发的企业,在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里面还有一些,但是不是很多,这个例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中国有两百多家医药类企业的上市公司,但是医疗器械企二十家左右。在国外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比例,一般是5:5或者是6:4的比例,但是国内是10:1的比例,这说明我们的医疗器械发展还比较早期。这一块跟我们国家的医疗发展的阶段有关系,也跟我们企业自身的积累有关系。现在有一些企业逐渐突破,如在大型影像设备领域,在体外诊断的POCT领域,在化学发光领域,在分子检测领域。在分子检测的应用领域我们甚至和国外差距没那么大,但核心设备方面差距还非常大。
中小企业要么有核心技术,要么与横向及上下游企业联合
给中小的一些医疗器械企业一些建议吧。一类是自己有核心的东西,技术门槛比较高,这个是需要大规模研发或者是积累。这一类的医疗器械企业,我认为要坚持。有一些好的医疗器械企业,因为它有核心的东西,现在估值已经不低了。比如我们最近领投了一家全自动化学发光企业,企业目前的销售和利润的规模都还不大,但我们经过反复验证企业核心技术就是很强,产品质量非常好,而且全自动化学发光技术门槛又特别高,虽然企业现在规模还不大但增长潜力巨大,于是我们还是果断的投资了。
另外一类医疗器械企业,它所处的细分行业市场比较小,企业比较多,技术门槛又比较低。这类企业,我们建议,让渡一些管理权、产权,大家联合起来共同面对市场。比如低值的耗材,如牙科的耗材,医院手术室的耗材等等。这类器械品种非常多,同时每个小产品的生产企业也非常多。我们建议这类企业,要不就建立一种平台型的公司,让渡一些管理权、产权,大家联合起来共同面对市场,要不就接受上市公司收购,实现间接上市。中国几万家的医疗器械企业,大部分是小的企业,每年盈利活着还是不错的,但如果要是有长远发展想法的话,就联合起来,整合起来做强多大。